
藝海無涯——袁世海回憶錄
作者:袁菁
更新時間:2017-03-24 03:37:42 [共50章]
最新:第 50 部分
袁世海(1916———2002)原名瑞麟。北京人。幼年入富連成科班學戲,初學老生,後改花臉,向其師兄孫盛文學戲。由於他聰穎好學,很快就學會了《失街亭》的馬謖,《群英會》的黃蓋、曹操,以及《法門寺》的劉瑾等角色,演出效果極好。 袁世海出科後,先搭尚小云班演戲,在尚主演的《九曲黃河陣》、《玉虎墜》中扮飾配角。袁世海為得到深造,拜郝壽臣為師,技藝更見精益。先後搭李世芳的承華社和馬連良的扶風社,與李世芳、馬連良、李盛藻合作多年。他與李世芳合演的《霸王別姬》,與李盛藻合演的《青梅煮酒論英雄》,與馬連良合演的《四進士》,成為一時的名劇。 新中國建立後,曾與李少春共建“起社”(劇團),1951年加入中國京劇院。此後,袁世海除整理演出了《盜御馬》、《論英雄》等傳統戲外,還與李少春合作排演了《將相和》、《野豬林》、《響馬傳》,與李和曾合作排演了《贈綈袍》、《除三害》,與李金泉合作排演了《李逵探母》,以及由他主演的《黑旋風》、《桃花村》、《九江口》等戲,都是久演不衰,轟動劇壇的保留劇目。 袁世海的嗓音寬亮渾厚,他將自己特有的炸音與圓潤之音調和使用,聽來剛勁明爽。咬字發音真切清透。他擅於運用節奏鮮明的流水板、快板等類唱腔,表達角色豐富的內心變化。 做工,是架子花臉的首具之功。所謂“做”,既包括身段工架,也包含了塑造人物時的體態表情。袁世海二者兼而有之。他的shen體魁梧,動作架勢穩練,身段漂亮大方,注重造型的完美。他刻劃人物細緻入微,一段看似平常的戲,他卻能抓住角色的內在活動,揭示其性格特徵。例如他在《黑旋風》一戲中,表演李逵觀賞梁山泊景色的一段表演,是一個人的戲,也沒有突出的戲劇矛盾。“但他卻挖掘出了李逵性格、思想、感情的內涵。從桃花的落英繽紛,魚鳥的潛翔高唱,想到吳用的詩句,想背又背誦不出,同時又想到有人譏諷梁山無有美景,立刻就想把他暴打一頓。”(翁偶虹《談京劇花臉流派》)這段表演形象而生動地揭示了李逵純樸爽直、愛憎分明的性格特徵。 上個世紀60年代,他在現代戲《紅燈記》中扮演了鳩山一角,他運用傳統的表演技巧,遵循從生活出發的原則,並借鑑了話劇的表演,成功地塑造了鳩山這一京劇舞臺上從未有過的形象,為京劇藝術表現現代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。